查看原文
其他

HOW 回顾 | “我与博伊斯·周啸虎” 开幕论坛

昊美术馆(上海) HOW昊美术馆 2022-10-12


我与博伊斯 · 周啸虎

Me & Beuys · Zhou Xiaohu


展期:2019年12月12日- 2020年03月15日

艺术家:周啸虎

策展人:杜曦云

助理策展人:Zhanna Khromykh

地址:昊美术馆(上海)二楼特别项目展厅

主办:昊美术馆




“我与博伊斯 · 周啸虎”/Me & Beuys · Zhou Xiaohu于2019年12月12日在昊美术馆正式开幕。12月14日下午,艺术家周啸虎,策展人杜曦云,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姜宇辉在昊美艺术酒店(昊美术馆旁)以“隐私的边界”为题展开本次展览的开幕对谈。

时至今日,信息采集和分析技术趋于超发达,私人信息的保护,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。在复杂而充满不确定性的生活现场中,何谓“隐私”?隐私的边界在哪里?展示艺术家周啸虎的《侦探计划-追尾实训》这一作品的同时,昊美术馆举办专题论坛,探讨“隐私的边界”。本文将完整回顾当天开幕论坛的精彩内容。


🔗 展览补充阅读请见:

HOW 我与博伊斯 | 周啸虎:循环互噬的信息圈

HOW 我与博伊斯 | 周啸虎对话生成记

HOW 开幕论坛 | “我与博伊斯·周啸虎”:隐私的边界






/


 论坛现场 

 OPENING FORUM 



开幕论坛现场,2019,图片©昊美术馆



控制、被控制与反控制


 杜 曦 云 《侦探计划-追尾实训》创作于2008年,距离现在已经11年。这个作品触及到了隐私和边界的问题。其中有许多特别有趣的现象,例如第6号侦探发现自己竟然也在被别人监控、偷窥时,愤怒地冲上前与对方抢夺DV。这个作品隐含了一个矛盾,作品中的人虽不想被他人监控,却要靠监控他人谋生,这里面即涉及到隐私权的问题。11年前,这些私家侦探公司在隐私的边界赚取灰色收入;11年后的今天,即将进入5G超级信息时代,有关隐私的探讨也不断被提出。
隐私权于1890年前后提出,至今已近130年。当代艺术也不断地触及隐私,如当代摄影艺术中的私摄影,以荒木经惟、任航为代表的一批艺术家,他们反其道而行,将镜头对准了传统艺术鲜少触及的、自己或者他人的生活现场。
我想先问下周老师,11年过去了,你对这个作品、对私家侦探等方面是否有更多的思考与感触?

周啸虎,《侦探计划·追尾实训》, 图片©️昊美术馆


 周 啸 虎  作为艺术家,田野调查是我必须做的基本功课。我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如何激活素材,让它提供新的信息量。关于这个作品,我认为我最为迫切的任务就是如何改变游戏规则,如何改变原初状态中人与人的关系、人与环境的关系,以及社会资源在重新呈现时是否能够被挑衅或被颠覆。这可能更大程度上激活我所看到的现象,而不是就一个问题给出一个答案。假如观众进入我的作品,被震撼、被触动,那么他一定会超出我自己预设的想法,这是最开始的创作动机。
刚才也有一位观众说,我的创作似乎是一个上帝视角。其实创作这一类型的作品,我更愿意让它自然发生,让它处于自动写作的状态。这类创作都基于一些“泛现成品”的使用,如《侦探计划-追尾实训》是针对现成的侦探公司,《疯狂英语营》则针对中国风靡一时的英语培训项目。我先设置一个新的结构,原来的结构和关系被改变,其后让它自动发生。在《侦探计划-追尾实训》里,我运用了“全知全能”的写作结构,让所有事件同时发生、同时进行。这是一个全景蒙太奇景观,如同修拉的画作《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》里,同时发生了很多场景,这些场景都是一个个分镜头,被呈现在了同一个空间里。这也有点类似中国画的散点透视。

乔治·修拉《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》


作品实施现场形成一种没有开始、也没有结束的自噬状态,有一点像“现在进行式”的时态,这种窥视或者被窥视也在时刻进行中。也许我们也是窥探隐私的同谋者之一,我们为什么看八卦新闻?为什么新闻从业人员会坚守在某个地方蹲点拍明星?因为大众有窥探他人隐私的欲望,这是一个共谋。
我也做过很多动画作品,探讨操控和被操控的话题。我创作中的“提线木偶”也在讨论这个问题,我们一直处在控制、被控制、反控制的闭环中,最终会出现终极操控的存在,而终极操控的形式又会受制于人的想象力。
在鲁布·戈德堡(Reuben Goldberg)的漫画机械系统中,所有的动作最终构成了一个互相关联的机械系统。我进一步闭合它们,首尾相连,形成一个新的怪圈,这样的逻辑关联是我感兴趣的。我在《侦探计划-追尾实训》中,也让他们形成了一个莫比乌斯环。用这种方法呈现一种新的状态,对我来说是很值得兴奋的。
  杜 曦 云  人在监控别人时会感到刺激、过瘾,但当自己被别人监控时,又会感到十分不适甚至愤怒。本来你是局外人,是幸灾乐祸的,但当你自己处于这个“局”之中时,感受就完全不一样了。
 周 啸 虎  对。我本来计划中还有侦探计划-2,我要雇一个人来跟踪我。但这与后来的另外一个方案有点类似,我就打住了。像杜老师刚才提到的,当你也被跟踪的时候,你的状态是不一样的。我当时的构想是,如果我找一个人跟踪我,那我在知情的情况下,该如何生活和面对?我会表演还是真实地生活?
 杜 曦 云  如果我们从旁观者到局中,从监控别人到被别人监控,并且大家对游戏规则心知肚明,这样的循环下,谁都无法“出局”。

“我与博伊斯·周啸虎”展览现场,2019,图片©️昊美术馆


姜 宇 辉  跟踪与被跟踪、监督与被监督在艺术史上也有很多表现形式,如诺兰导演早期的作品《追随》。男主角以为自己是上帝之眼,盯着女主演的一举一动,最终却发现其他人都是在跟踪他的。萨特在《存在与虚无》中也提过一个很典型的例子,有一个偷窥狂,在钥匙孔里观察别人的一举一动,然后走廊里传来了脚步声,其实背后还有人在跟踪他。萨特所言的“他人即地狱”,即是回应这个问题,因为你始终暴露在他人的目光之下。这种讨论在监控技术出现之前,有私家侦探之前已经普遍存在了。
回到《侦探计划-追尾实训》,从2008年到今天,监控技术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。刚才观众问您,当下几乎发展到了全球监控或者无处不在的监控,您为什么不做一个新的作品?我认为今天不需要专门再做,它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发生,哪怕过一个马路,或者每一笔消费,或者手机上的聊天记录,都随时记录在庞大的数据库里,是无法消除的。
我们可以比较一下,2008年的情况和我们今天面临的状况有非常巨大的差异,早期的监控可以称为“人肉监控”,哪怕借助了电子的手段,但都需要人来判断。作品中的私家侦探用的技术也是非常高级,但是材料最后都落在人的手里,是人去掌控。当结果落在人的手里,就会发生各种各样不可预知的冲突和误解。


“我与博伊斯·周啸虎”展览现场,2019,图片©️昊美术馆



但今天的监控网络不是一个人操控的,而是全面覆盖的,它可以掌握到每一个细节。它不可能再发生一些戏剧性的冲突。我们所有人都知道网络在哪里,同时也知道我们无法改变它、影响它。人肉监控的时候,我发现有人跟踪我,我会感受我的权利在受到侵犯,所以我要反抗,所以作品里面两个人会掐起来。但是今天的监控网络,大家就会认为是事实,这没什么。虽然每个人都认为隐私这件事很严重,但是监控无处不在,好像隐私被监控就变得很自然,这件事本身就是非常可怕的事情。
在作品里就是要把大家日常生活里觉得自然而然的东西颠倒过来,让你看清楚这个社会有多疯狂。今天大家觉得网络上登记一个信息,然后做推销的随便打一个电话过来让你卖房子很正常。但是你没有想到这个世界已经到了如此疯狂的地步,而且还没有人去反省。
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加·托卡尔丘克(Olga Tokarczuk)说:“世界已经快死了,但是我们不知道”。周老师放在今天也可以说,“世界已经快疯了,但是我们没有发觉”。在当下,很多时候只有我们主动把身份献出去,才能获得关注,我们职业生活才能进一步地获得各种各样的利益,这是我们谋生之道,把隐私献出去已经变成了我们生活一个部分。
过去监控会引发我们的反抗、反感、抵制,我有隐私,有边界。今天大家觉得边界在哪里?隐私的边界在哪里?我不知道。甚至每个人都还想把边界抹除,把自己的信息放到平台上,换取金钱或者博取关注。
周老师刚才谈到“自动写作”的手法,这种方法在2008年的监控才可能发生。今天的机器监控是完美的,是算法操控的,每一个节点都会被很好的掌握。所以这是我想到很重要的问题,我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解决,周老师是否可以谈一谈,关于艺术和介入的问题?

“我与博伊斯·周啸虎”展览现场,2019,图片©️昊美术馆



隐私的边界
 周 啸 虎  博伊斯提出“人人都是艺术家”和“社会雕塑”的概念。我认为他提出的这个概念,怀揣着德意志式浪漫主义情怀,希望艺术能建立新的社会秩序,甚至认为这种新的秩序是他毕生艺术实践的使命。在艺术介入社会的方面,我个人没有博伊斯那样激烈的愿望,因为我不认为艺术能够构建一个新的理想主义社会。你可以在艺术里面表达观点,但在现实中实现的可能性很小,甚至真正实现的话可能是有危险的,历史上不乏其例。
我将我的作品称为“社会协同装置”。杜尚提出的“现成品”概念是一个物件,他的观点直接对艺术方法产生了颠覆性的质疑。而我的工作对象中的“泛现成品”,则是一些比较“软性”的东西,比如说一些社会项目、一个培训产业,如疯狂英语培训、安利集训等。在《侦探计划-追尾实训》中,我将侦探公司当成现成品来调用。调用的时候,我并没有企图构建一个没有隐私的理想社会。我更多地是用这种方式,构建一个新的、平行于生活的事实,这个事实仅仅是艺术事实,但这个艺术事实有可能带来一些精神上及思想上的激励、激活或颠覆一种观察。


 杜 曦 云 
《疯狂英语营》是在英国泰特美术馆实践的一个项目,周老师将一种“疯狂”的语言培训方法带到英国,让中国人去教授英语母语的人学习发音。当时,当地人反应如何?
 周 啸 虎  “疯狂英语”在中国是一个很经典的社会现象。它的培训方法中有很多近于洗脑的成分。我做项目时去接受了两次培训,差一点被洗脑。“疯狂英语”在中国有这么大的市场,必定和整个社会的经济、文化发展有关。最早英语是如何进入中国的?明朝时传教士来到中国,为了传播他们的宗教观念开始教小孩子英语,一直到民国英语教育都以教会学校为主导。有趣的是,英语教育牵涉到整个中国时代的变迁和西方观念的引入,它的传播和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?和思想价值观的渗透有什么关系?这其中有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。那么,我用什么样的方法激活这些问题?于是我发起《疯狂英语营》这个项目。
现场项目结束后,我采访了每一个参与活动的志愿者,询问他们的体会。女生多半觉得这种方法很有趣,还问有没有疯狂中文,如果要学中文的话,她也要用这个方法来学。但是一半的男生会表现警惕,其中最激烈的时候,他说我觉得这很荒谬,在这么短的时间内,这么多人如此疯狂和投入地同时做同一件事情,他觉得非常可怕。我在展览中同时呈现了所有的采访。
我还推进这个方案,不再是我来采访,而是请外媒自己来探讨这件事情。我认为那是“社会协同装置“的重要部分,所有的当地媒体都是我的装置组建。假如说授课现场是朝水里扔的一块石头,而所有的媒体议论则是涟漪,这个涟漪是我装置作品的重要部分。
 杜 曦 云  伴随着技术进步,隐私似乎已经不存在边界,除了默认这个现状,是否还存在其他的方式或渠道去回应或者改变这个现状?
 姜 宇 辉  刚刚听到周老师讲疯狂英语,我深有感触。我备考GRE的时候,恰好是新东方刚刚起来的时候,上课的氛围其实和传销是一模一样的。通常老师上课是在讲知识,新东方的老师却说“完整的人生如果没有考过一次GRE就是残缺的”,底下所有学生也都激情澎湃。这个课程就是一个动员机器。什么叫动员机器?就是你满怀热情地投身其中,飞蛾扑火般接受他的动力。为什么说疯狂英语?疯狂的不是英语,也不是创始人,而是这部机器本身。
最早讲规训是从17、18世纪开始的,原型都是监狱、医院或者学校。比如上课时手要背到后面,什么时候吃饭,吃饭时坐到什么位置,领导视察的时候要沿着右边走,见到领导要怎么敬礼等等……所以有人就把福柯妖魔化了,说我们整个社会就是按照监狱的模式来建构的。但其实我们借鉴的不是其中的惩罚方式,而是那套规训体系。从小到大,我们的所有选择都是在这套规训体系中被培训出来的,这好像已经是你的“器官”了,如果你离开规训这个器官,就不知道怎么生活。
回到隐私边界的问题。有时候我们需要边界,比如国家之间的边界,比如电梯里你不想和人靠的太近。有时又试图打破边界,比如我们要推倒柏林墙,比如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大家喜欢抱在一起滚泥巴。所以今天我们说“隐私的边界”是不是带有这种悖论的意味:一方面抵触对个人隐私的侵犯,一方面又不想完全地保有它。当“隐私的边界”被突破的时候,可能会产生一种“世界大同”的感觉,当隐私把所有人隔开为孤独的个体,这个世界反而显得不够温暖了。我们是否一定要有隐私呢?这个时代会不会有另外一种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?

“我与博伊斯·周啸虎”展览现场,2019,图片©️昊美术馆


 杜 曦 云  隐私的定义是随着时代变化的,过去认为的隐私和现在认为的隐私也不一样了。
 姜 宇 辉  加拿大社会学学者戴维·莱昂在1997年的《电子眼》里曾提到,监控最开始创造出来是为了塑造和保障公民权,当然那时他还没预料到当今这种全球性的监控网络。现如今,我们已经完全被监控所塑造了。
有些学者提出,当监控系统被推到极致,也可以撕开一个裂口逃逸出去。我对这个逃逸是否可以实现表示怀疑。早期人肉监控的时代,你发现有人监控你你可以转过身背对他。但现在,对方已经不再是一个“人”,转过身后你面对的到底什么呢?
前段时间看到一件作品,通过对一个人路线的监控,引申出其他相关者的路线,进而形成一个网络。这个协作网络背后到底是胁迫的力量大?还是协作的力量大?我很怀疑。
 周 啸 虎  关于姜老师刚刚提到的我们是否一定要有隐私的问题,我也在思考是不是存在这样的“乌托邦”?
 姜 宇 辉  今天的社会就接近于这样,你每天做了什么事,都分享社交媒体平台上,这是不是更美好的生活方式?还是说这背后有其他的操控力量?监控社会发展到后监控社会,监控的角色也发生了转换。以前监控是悬在我们头上的“达摩克利斯之剑”,今天我们却习惯甚至喜欢被对方看到。这种转变是不是意味着社会在朝着好的方向走?是不是“乌托邦”的变化?这中间隐含的究竟是希望更多还是危机更多?
 周 啸 虎  我赞同你说的整个事件背后有操控力量,比如商业控制、意识形态控制,这都会导致不会有纯粹的空间。
 姜 宇 辉  关键是背后建构公共区域的力量究竟属于谁?比如古希腊公共区域是由理性建构的,中世纪的公共空间是由神建构的,资本主义社会是由资本建构。那么今天的公共空间是由什么构建的?是信息吗?是网络吗?


 杜 曦 云  所以未来最强大的人是操控数据的人。
 姜 宇 辉  最终操控数据的不会是人,人不过是一个砝码。我们需要在网络和技术的脉络寻找跳脱出这套控制系统的途径。
 周 啸 虎  不断提出新的角度也许可以帮助我们避开最坏的状况。
 姜 宇 辉  这我很认同,单纯的“乌托邦”设想是无效的,但当我们维护底线的时候则是有效的。
 杜 曦 云  像阿桑奇(Julian Paul Assange)或斯诺登(Edward Snowden)这类人,大公司避之不及,但公众却认为自己是有知情权的。
 周 啸 虎  这两个人是不是有点终极操控的意思?他们在某种意义上可能会起到监督的作用?
 姜 宇 辉  他们实际上是在提醒大家,无论隐私边界破坏到什么程度,作为个体还是应该有自己的底线。所以隐私我觉得不应该叫做边界,应该叫做底线。隐私的底线,这是人之为人最小的一点,如果这个东西再守不住的话,那我们人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?



/


 嘉宾简介  

 ABOUT GUESTS 


 


周啸虎 | 艺术家

周啸虎1960年生于中国常州,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。现生活工作于上海。周啸虎是中国视频动画的先锋人物,自1997 年起,他开始用计算机进行艺术创作,并试验定格动画、视频装置等不同形式的创作。他的标志性风格是在影像和真实物体间创造出不同的图像层次,,他的作品反映了数字时代中,历史在其特定细节可能被放大、误读、篡改和遗漏的情况下是如何被记录的。周啸虎的创作自由跨越各种艺术媒介,涉及动画、录像、装置和综合行动项目等,近期又与中国民间提线木偶团体合作,以进一步推动综合艺术的“能量剧场”。

 

周啸虎作品2000年参展上海双年展,2001年参加柏林汉堡火车站美术馆 “中国录像艺术展”,2004年在美国纽约国际摄影中心参展“过去与未来之间”,动画录像《乌托邦机器》在纽约现代艺术馆展出并且被收藏,同年参展由哈罗德•泽曼策划的首届西班牙塞维利亚国际艺术双年展;2006年参加第5届亚太三年展;2007年作品在英国泰特利物浦美术馆、维也纳路德维希现代艺术馆、瑞士的伯尔尼美术馆展出;2008年作品展出于比利时皇家美术宫;2010年在韩国光州双年展推出作品《集训营》,同年在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实施教育行动项目《疯狂英语营》;2011年作品在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和中国美术馆展出,同年作品入选昆士兰现代美术馆“21世纪:第一个十年中的艺术”展;2012年参加第四届广州三年展、新加坡美术馆最新亚洲当代艺术展。


此外,周啸虎的作动画品还参影了第40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和第56届洛加诺国际电影节,在第36届休斯敦国际电影节中获实验录像类金奖,2002年和2006年获中国当代艺术奖。2014年到2015年获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(DAAD)驻地艺术研究奖项。




姜宇辉 | 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

姜宇辉,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硕士,复旦大学哲学博士。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外国哲学教研室主任。上海市“曙光学者”。法国哲学研究会理事。CAC-CAFAcat写作计划顾问委员会成员。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法国哲学与艺术哲学。专著有《德勒兹身体美学研究》与《画与真:梅洛-庞蒂与中国山水画境》。译著有《千高原》与《普鲁斯特与符号》。目前专注于后人类主义与影像研究。




杜曦云 | 策展人

策展人,1978年生,2000年于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。2006年于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史系获硕士学位。曾任上海昊美术馆副馆长、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副馆长。


他强调在当代文明的背景中判断中国当代艺术,在政治经济学的框架中界定文化。他的艺术观点著述于各类杂志和出版物,并曾主编《艺术时代》等刊物。他曾参与组织、策划多个展览和项目,近期包括:蒙塔达斯:亚洲礼仪,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,2018年;今日之往昔:首届安仁双年展,2017年;走向未来:马德里·北京音乐潮,塞万提斯学院,2017年;萧条与供给:第三届南京国际美展,百家湖美术馆,2016年;北京·798诞生纪(2002-2006),宋庄美术馆,2016年。



*感谢周啸虎、姜宇辉、杜曦云修正勘误






论坛已设直播回顾

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

直播支持:艺术头条App




未标注图片来自网络
展览现场图片拍摄:季成
校对:胡慧雯
整理:骆钰槟、郑心怡
编辑:雷灵






昊美术馆(上海) 

HOW ART MUSEUM (SHANGHAI)

图片©昊美术馆

昊美术馆(上海)是具备当代艺术收藏、陈列、研究和教育功能的全新文化机构,坐落于上海浦东,共有三层展览和活动空间,总面积约7000平方米,于2017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。昊美术馆首创“夜间美术馆”的运营模式,常规对外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五下午1点至夜间10点,周末及节假日开放时间为上午10点至夜间10点。此举能让更多观众在工作之余前来美术馆观展,昊美术馆也举办“国际策展人驻留项目”、“户外电影节”、“雕塑公园”等国际交流项目和户外活动,以此建立全新的艺术综合体和浦东新地标。


昊美术馆(温州) 

HOW ART MUSEUM (WENZHOU)

图片©昊美术馆

昊美术馆(温州)延续昊美术馆(上海)的“夜间美术馆”运营模式,是浙江省首家"夜间美术馆",常规对外开放时间为下午1点到夜间10点,周末及节假日开放时间将向前延长为上午10点至夜间10点。昊美术馆(温州)将持续为公众呈现丰富的公共教育及户外艺术项目,引领融合艺术、设计、科技的全新生活方式。





🙋& 🙋‍♂️想要获得更多艺术信息?添加“昊美术馆官方号”为好友更有美术馆活动&分享群邀你加入!

📌暗号:进群



正在展出 Current


昊美术馆(上海) 

HOW ART MUSEUM (SHANGHAI)


昊美术馆(温州) 

HOW ART MUSEUM (WENZHOU)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